新職場隨筆

進入M社滿三個月了,這三個月過得非常充實,雖然工作內容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,但更多的是習慣一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文化與型態,以及重新適應了通勤上班這件事情。

與前職F社有很多不同的習慣,同事的相處氛圍對我而言也非常新鮮。當然這些都沒有孰優孰劣,充其量就是不同的工作哲學罷了。趁著剛入職還對環境感到衝擊與新鮮的時候,記錄一下這三個月的跌跌撞撞,以及一些職場觀察的自言自語。

生活上的改變

開始通勤

一週必須進公司三天,因此又重新回到了需要通勤的生活。

前職基本上是全遠端,所以一開始對於通勤上班其實有著深深的不安與抵抗(尤其到M社要一個半小時呢),不過真正開始通勤之後,其實還滿喜歡從家裡到公司的這一段路程體驗。

第一週突然早起加上適應新環境耗費了大量腦力,確實每天回家都立刻沒電只想躺平。但後來無論是身體還是頭腦都逐漸熟悉了之後,發現不用轉車的通勤其實很愉快,上班時間大約要站個20分鐘等過了轉運大站之後才會有位置坐,但回家的時候因為接近底站,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座位,空蕩蕩的車廂隨便坐XD

這一小時的路程,可以依照心情跟當天的狀況來決定要做什麼事:真的累了的話就閉目養神;想耍廢的話就滑手機;有點學習的心情的話就看udemy課程;有點學習心情但不想看技術相關的東西或是不想盯著螢幕看的話,就會聽podcast或是有聲書。總之有各式各樣的可能,而路程夠遙遠這件事把這些可能都變成了現實。

而另一個很不錯的改變是,早上把自己整理成能夠出門的樣子,對我而言算是某種儀式感,不僅是區分開了家裡的我與外面的我,更像是一個開關,打開了工作的心情與節奏。吃早餐、換衣服、化妝、弄頭髮,這一連串的工序雖然要花掉不少時間,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對我而言不是壓力與負擔,而是開啟每一天很重要的關鍵。

週末與週間的分離感更強烈

首先,週間三天去公司的日子有非常強烈的規律感與非常固定的時間感,且會和一群固定的同事見面,會帶便當,會盤算著做到一個段落就該下班了。在家工作的日子與之前體感差不多,但是因為去公司的時候時常是社交與溝通佔掉了大部分的時間,所以在家的日子自然而然就成了集中精神作業的時機,很多時候甚至比以前每天在家工作的時候還要認真。

有一點比較神奇的是,如果真的沒什麼事情要處理,做做家事、看看線上課程也會比較沒有罪惡感。以前完全在宅的時候,只要進度一慢,就會有很深刻的罪惡感,覺得自己在偷懶,也會越來越不想跟同事聊天交流(當然也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時機,誰想要沒事找事做在線上尬聊),因此hybrid某種程度上真正提升了在宅工作的自由度(實務上跟心靈上)!

也由於週間如此充實,一到了週五,週末來臨的快樂感真的是完全在宅時無法比擬的(當然相對的週一病也是……)。無論是在家休息或是出門玩都變得格外珍惜與開心,也會很期待未來任何一的週末的安排,這些變化是這麼理所當然,又是如此的讓人驚喜。

工作方式的改變

溝通工具的改變帶來的不適應

前職社內溝通基本上是使用slack,mail一般是行政事務溝通以及alert那種發一整個mail list的郵件,雖然還是會每天檢查郵件,但真正和自己工作內容核心相關的溝通都是使用slack。M社則是Teams和郵件並重,快速的溝通使用Teams,但重要的溝通、正式announce都是以發郵件的形式進行,也會發生Teams怎麼找都找不到人,一發郵件就立刻回信的狀況,讓我一開始真的非常不適應。

然而漸漸習慣Teams之後,發現雖然無法像slack那樣,能夠搜到所有的跟你有關無關的討論,或是對別人的討論參一腳,但是好處是大家使用得當的話能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訊息負荷,只有相關者才被加入chat,其他的事情不用知道也看不到XD不過這當然是作為一個想躺平工作的人來說,說實在這是優點還是缺點,可能還得觀察一陣子吧。也或許是我還沒完全習慣這樣的模式,總覺得有好多事情在我不知道也看不到的地方發生,感覺渾身不對勁。

不知道是不是日商特有的文化,F社雖然也有很多變來變去或是亂七八糟的系統,但是所有人都非常重視且努力寫document知識分享消除屬人化這件事,整體給人一種井井有條的感覺(就如同J社在面試過程給我的感覺XD)

還記得入職M社的第一天,發現我竟然看不到組內其他人的outlook預定,只看得到某個時間段顯示busy而看不到內容,本來以為是要開什麼權限或是申請,結果同事說他也看不到,反正只要知道對方有會議還是沒會議就好,內容看不到其實也不困擾,真的想看就發邀請請對方開放吧。

……我真的是文化衝擊。

另一個不習慣的是F社將每個人的task都用gitlab issue管理,每個人都能看到別人的工作進度,我自己在測試或是調查時也習慣把資訊和自己在想什麼都comment進去,一方面是方便管理,另一方面也是留下參考資料,無論是往後的自己或是別的成員都可以透過閱讀這些筆記來catch up這個任務。但是在M社,雖然每週也有報告進度的週會,但大家只會簡單的在planner更新自己在做的task,甚至都不一定會寫內容,也不會把相關的文件或連結放進去。和上面說的依樣,只有當你是相關者,才會被加入相關的group chat,才會知道細節。不然挺多就是知道某個人在做某件事,如果有什麼相關的疑問或任務,就只能直接問那個人了。

然後呢,就變成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問問題,一開始很不習慣問陌生人問題或被問,但大概一個月後就習慣了(笑

強迫自己練習英文

這其實算是當初接下M社offer的一個重要理由,想要練習用英文工作。說來也很有趣,一開始來日本的時候,日文自然不怎麼樣,在學校裡因為老闆是外國人,研究室同學也有一半是外國人,因此自然而然用英文開會用英文寫論文,雖然不敢說英文有多溜,但至少堪用吧,之前去紐西蘭參加學會的時候也沒覺得溝通有什麼不自由。

當時很焦慮都來日本兩年了日文還是亂七八糟,很希望自己能夠用日文工作,因此就活也是以日本企業為主,最終進了F社。在F社的五年間,確實被100%的日文環境磨鍊的很好,自己其實也很滿意現況,畢竟我不追求變成native也不追求不被日本人發現是外國人,在工作上能夠自由無礙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,在私底下能夠和日本同事聊上幾句我就很滿足了。

但是,人生就是這個但是,日文練多了英文真的會退步(笑。
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發現我的耳朵開始跟不上全英文影片的速度,在腦中建構一個英文句子時會自動冒出很多日文單字…….直接退化成一個英語廢物。雖然工作上還是常常需要看很多英文的網站及文章,閱讀理解沒什麼問題,但口說由於真的0練習,退化的我自己都羞於見人。

因此得知M社算是英文日文各半的環境的時候,其實很興奮。一方面還是可以繼續保持日文的語感,在重新撿起自己的英文能力之前也能有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,不至於一下子把自己放進一個水深火熱的絕境中。

嘛,三個月過去了英文正在慢慢恢復中(笑)期許自己之後能夠變成雙聲道工作者囉。

工作時間變得自由

單就工作環境及內容來說,F社的自由程度並沒有比M社差,但有兩點讓我覺得心靈上得到更大的自由。

首先,F社是打卡系統,出勤/退勤的按鈕按下去,就是紀錄當下的時間點,然後反映在出勤表中。因此有時候會出現在床上或在晚上出門的電車上打卡狀況(?,雖然說是フレックス,但是這種實報實銷?的系統,其實最後還是要花點心力在計算時數,以及管理每天究竟要什麼時候打卡,是一種無形中的精神負擔。M社的系統是自己填寫每天的出勤退勤時間,加班也是自行申報,雖然某種程度上還是得管理,但每天的上下班時間確實變得更自由了。

再來是少了那種對勤務時間一板一眼的氛圍,F社雖然說全遠端又沒有コアタイム,沒有會議的話說實在幾點出勤都可以,但大部分的人還是9−10點之間就會出勤,無形中也就形塑了一種必須這個時間出勤的氛圍(當然有少部分人真的很落實スーパーフレックス,不過我個人還是有種被從眾心態綁架的壓力感)。M社目前為止的觀察,即使是出社,コアタイム一過,就陸陸續續會有人離開(最多人離開的時間是5−6點的區間),在宅的時候,若沒什麼在忙的事情,就很自然地讓icon呈現away,甚至是out of office。不過相反的,即使是在out of office的時候,訊息還是回覆的挺快的,若有重要的會議也還是會參加。

心境上的改變

語言焦慮減輕了

這一點倒是出乎我的意料。前面也提到其實我英文很破,入社之前其實有點擔心這一點,擔心聽不懂同事說話(事實證明印度腔其實真的很好習慣哈哈哈),或是因為英文太爛導致溝通不順暢連帶著讓我看起來更菜(?

的確剛入社大概一個月左右吧,真的不太習慣用英文,除了講話會很緊張以外,連寫信或是回個訊息都思考半天,糾結著這樣寫到底對不對,對方到底看不看得懂,甚至是腦袋裡出現一大堆日文(???卻一句像樣的英文都生不出來(慘。但是後來也確實漸入佳境,不再害怕英文的會議,也能夠順手回個信或訊息而不用太在意究竟是不是完美的英文。

這其中的轉變,除了往日的英文能力有逐漸被撿回來外,同事們的溝通氣氛其實也功不可沒。平時較有來往的同事大約有三分之二是印度人,剩下的由亞洲各個國家的組成(日本、韓國、菲律賓、香港等等),還有少部分是英文母語的美國人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的同事其實都不是英文母語者,說話也會有各式各樣的口音(原本以為印度同事只是有口音,但英文應該是native程度,後來發現有一些確實是,但並不是全部),開會時也並不是想像中那種每個人都超流利語速超快的那種場景。即使慢慢講,或是偶爾卡頓,其實大家都會靜靜的聽你說完,發言的人也不會特別感受到什麼壓力,畢竟大家的目的都只是順利推進工作而已。

相較之下,之前在F社,周遭全都是日本人,也就是說,我是在一群母語者之中用對方的語言在工作。講話一講不順,不管是表達不清,還是句子講到一半突然卡住,都會在心理上帶給我很大的壓力(另一方面其實很感謝周圍的日本人給我很大的包容)。因此一開始在F社工作的時候,我對自己有個小要求,就是只要發言,就要努力完整講完一句話,平時也會偷偷觀察身邊同事怎麼說話,加減學一下。雖然一開始很常因為沒能好好說好一句話而沮喪很久,但到後來也確實倒吃甘蔗,能夠不假思索地完成對話。

在M社不知道是因為少了那種新鮮人的青澀心理,還是因為身邊的人都很放飛自我的在使用英文,我好像也一下子被解放,加入了放飛自我的行列⋯⋯不太確定這個結論究竟是好是壞欸哈哈哈,但不再糾結完美,應該是我最大的進步吧。

溝通焦慮減輕了

其實和上面寫到的很多地方有重疊,首先是因為需要通勤出社,減輕了以前總是關在家裡帶來的那種封閉感,每週有幾天能在公司見到同事,減輕了小事情的溝通負擔(可以見到面隨口問一下),也多了一些面對面討論的機會。

再來工作風格上有更強烈的個人主導風格,雖然說是同一個team,但其實並不會完美掌握其他組員的出缺席狀態(當然manager會啦),也不會完美掌握大家的會議狀況或是現在在處理的大小事。很多溝通是可以直接敲對面的負責人,有需要的時候再將manager拉進來(因為很多溝通會在各種渠道,公開的私人的,郵件對話訊息中發生,因此恰當cc的重要性其實更高)。簡單來說,就是工作的時候,自己是身為一個組內的獨立個體在行動的感覺,比自己是隸屬於這個組織的一部分在行動的感覺更為強烈。

也因為如此,常常收到各式各樣的人的訊息或信件也不少見(當然都是沒打過照面的人),自己也會常常發訊息給別的部門的不認識的同事,久而久之,習慣這種對不熟悉的人溝通的方式,心境放鬆了起來,發訊息前猶豫半天的焦慮感竟然減輕了不少。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到底在說什麼荒謬東西,只能說我真的是超自閉,是那種小時候跟不認識的親戚打招呼都可以緊張到肚子痛的那種,所以這對我而言也算是下了一帖猛藥,又社會化了一大步(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