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領域的不安與小確幸——京大情報學研究科 院試合格心得(下)
Mar 28, 2017Learning院試京都生活
科系選擇&跨領域——文系?理系?
在進入念書考試心得之前,想先記錄一下關於選擇科系的眉角(?
跨領域當然有其難度,不過也許是最近這幾年的流行(?,打破文理分界的科系越來越多,有時候跨領域專長還有種潮潮的感覺(欸
以日本大學院來說,就我觀察到的大概呈現兩種趨勢:
- **傳統、古老、較封閉的:**這種研究科通常底下有相對應的學部,每年新入生幾乎都是學部直升,不太容易跨考(無論是換學校或是換領域都是)
- **主打創新、標榜多元:**通常主打多元專業背景、文理融合、創新價值,較高機率出現在新成立不久的研究科或是底下沒有直接對應的學部,通常有一定比例的外國人
這兩種並沒有孰優孰劣,前者的好處應該是研究容易上軌道、深度也夠(畢竟學+碩都6年了),後者就是給跨領域或對於自身專業另有想法的人一個選擇,可以迸出燦爛的火花(?也說不定。
目前觀察到比較明顯的例子大概是東大情報理工 v.s. 東大情報學環,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他們的差異。
無論文科理科,通常到了大學院都要有一定的研究底子,以及語言能力(不然讀文本應該會被電爆),因此有些教授會要求先當一年研究生。
而強調文理不問的大學院,通常只要求基本學科達到一定水平,反而比較注重想法與溝通力之類的(≒英文),梳理到這裡似乎可以理解為何教授沒有要求我當一年研究生,我也能這麼傻傻愣愣地就跨過門檻進去了。
可是我實在很怕進得去出不來啊
報考京都大學——入學考試
情報學研究科AO入試
AO入試類似於台灣的推甄申請,主要以審查資料、小論文、面試等等手段來評斷合格與否。京大情報學研究科當中,只有社會情報專攻有AO入試,可能也與這個專攻標榜融合不同專業背景有關。
報名期間在四月,若合格則是十月入學。我當初看到不用考試,就一整個懶病逃避病發作,覺得這完全就是給我申請用的簡直天賜良機(當然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)
要求繳交的資料有:志望說明書、成績單、推薦信兩封、英文成績、願書等
強烈建議把募集要項一個字一個字看清楚看仔細,**「および」「または」**傻傻分不清楚的苦主在此。為了彌補眼殘我還多寄了一趟DHL結果還落榜,豈是一個慘字了得QQ
過程沒有太多可以分享的,因為我根本沒被面試到,就直接掰掰了。放榜當天還是有點難過的,雖然不是太意外,但一想到我還差得好遠好遠,隔天還要打起精神參加畢業典禮,就覺得人生好難(躺
曾經聽過「日本AO入試是要招收『異才』」這樣的說法,我想,社會情報AO期望收到的學生應該也是在這個領域中已經有傑出的成果或嘗試,甚至是從別的領域試圖與情報學做結合。
看重個性與潛力這種說法應該只適用學部吧XD大學院如果沒有相當的研究成果,應該是很難說服教授只憑幾張紙就把你收進門的。
猛然發現我在申請資料裡看起來應該就是個廢才吧ry
情報學研究科一般入試
等畢業典禮過了、大學最後一次期末也結束了,回到宿舍,翻開過去問,才真的有種要走入戰場的感覺。
因為並非本科系出身,也已經火燒眉毛了(此時距離考試倒數40天),於是我決定先從研究考古題開始。就像高中的閱讀測驗,老師總是教先看題目再看文章,過了這麼多年我才發現這招真的好用XD
所謂的研究考古題,並不是單純多寫幾次,而是觀察出題的範圍、方向與趨勢。
筆試總共分為三部份:情報學基礎、專門科目、一般論述
而成績則分為四部分:情報學基礎100點、專門科目200點、一般論述100點、英語200點、口頭試驗100
之前在網路上找到一篇日本考生的心得,分析因為學科部分都是以前上課的內容,因此得點不會差距太大,一般論述是個人本事,也無法短時間加強——因此社會情報的決勝點在英文成績。
這段話對我的鼓舞很大,因為廢才我什麼都沒有,就剛好有一張分數很高的多益(社會情報接受多益、托福、雅思任一種成績,如果不是英文超強或剛好需要考托福雅思,考多益絕對是CP值最高的選項,省錢省力省時間)
因此我的40日讀書目標是:
- 情報學基礎一定要唸到滾瓜爛熟不能失分
- 專門科目挑2~3個大主題細讀就好,力求不要落後學部考生太多
- 打點好面試的服裝&背好自我介紹XD
#情報學基礎
募集要項上有指定書目,其實就是大一計算機概論會用的那本:
J. Glenn Brookshear. Computer Science: An Overview. Addison-Wesley
不需要看日文版,因為考試可以寫英文啊XD而且很多專有名詞翻成片假名之後搞得像是在唸片假名讀本(?
這本我花了一整個學期把他唸好念熟,搭配台大開放式課程的影片服用,進度約是一週一單元。在學期中這麼做其實就等於多修了一門課,有時候難免想偷懶,但很慶幸當初有堅持下來。
形式是5題選3,出題的範圍是一整本。
- 一定會有一大題名詞解釋,有背有分;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自己更了解基本概念
- 比較常出現的有operating system、algorithms、computation theory這三個單元
#專門科目
專門科目試卷非常厚一疊,17題選3,共有五種不同領域,根據第一志望的研究室來選擇題目。
計算機題組5題的組成每年其實大同小異:
- Database
- 1題。主要是SQL、relational algebra、relational calculas、indexing、transaction management
- HCI
- 1題。主要是usability evaluation 的幾種方法及優缺點
- Information Retrieval
- 1~2題。範圍很大,較難,從基本的precision/recall rate到B tree到recommendation system都有
- AI
- 0~1題。decision tree、bayesian network等主題
- 情報教育
- 0~1題。應該是學部的一門課,主要是e-learning的概念和方法。
因為時間太少了,我決定只以資料庫跟HCI為主力目標,其他大概念一下,有考到算我撿到(欸
不過這部分我還是考得不好,考完失落到去超市大肆採購洩恨(不對吧
#一般論述
給一篇文章問你的看法或可能的解決方法,或是給文章跟圖表,考如何詮釋與理解。
基本上無法準備,各憑本事。自認邏輯跟表達能力還不錯的話,其實是個滿不錯的科目,可以平衡一下前兩節的挫折XD
#面試
面試名單當天早上會公布在系館樓下,看了一下號碼幾乎九成都有進吧XD
當天我穿著非常標準的正裝,有看到其他女生穿褲裝或是黑色連身裙。應該是不用到就活等級,不過我自己覺得整套正裝穿起來比較有自信,而且我非常喜歡我的鞋子光是穿著就覺得心情很好💕
有趣的是,一進門就看到教授們零散地坐在教室的各個角落XD沒有肅殺的氣息,反而會覺得自己變成老師,走進來要上課了(?
首先是五分鐘的自我介紹(好像可以帶講稿,但是我一直以為不行所以已經背起來了,當然也沒準備稿),跟筆試一樣可以用英文。過程中,教室後方有個女教授一直對我微笑(?)好害羞啦XDD
講完之後,被問了畢業後的打算,然後……就被放出去了(大驚)
後話——準備過程中的小確幸
一路上好像都在談我如何慌慌張張如何不安,標題上說好的小確幸呢XDD
其實正如一開始所說,無論是申請上、唸書上、甚至是動身到了京都去考試,這些事都只有自己能面對。
即使我身邊很幸運有一直鼓勵我的人,但那就像是有一個暖暖包,雖然隨時可以把手伸進口袋握住,但當你要做任何事的時候,還是只能把暖暖包留在口袋裡。
但正是因為這樣,每一次努力做完一件事,寄出了願書、認真了一天、寫了一份考古題、念完了一個科目,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強壯,暖暖包握起來的感覺也不再是「縮回來取暖」,而是「讓我越來越不怕冷」(♡˙︶˙♡)
心裡不踏實,情緒才會大起大落。考完到放榜的一週之間,既無考完的狂喜,也無解脫的暢快,更沒有緊繃的期待感。得之我幸,不得,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?
在規律的生活中,每天的腦袋都有新的知識、每天的心都比昨日更加安穩、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踏往什麼方向,應該就是在不安與焦躁當中最大最大的幸福了。